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在千亿的平台再出发 成国家名片

2016年1月21日,湖南省株洲市经信委正式宣布: “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产业达到1003.7亿元,成为株洲市第一个千亿产业。”据权威部门证实,这也是全国首个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在千亿的平台再出发 成国家名片

谋篇布局

站在 “一千亿”的门槛上,回望历史。

田心,一个株洲市石峰区的普通地名。说起 “田心”,人们必然联想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必然联想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必然会想到与之关联的许多企业如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株洲联诚集团、中车长江公司株洲分公司。

193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交通部就曾在田心成立株洲机车厂,株洲从此与机车制造结缘。1958年底,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在这里诞生, “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的响亮名号由此叫响。

80年风风雨雨,60年奋力攀登。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探索、创新、发展,一刻都没有停止。

2013年7月,科技部网站发布了《科技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通知》,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同时也是湖南省惟一被认定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5年, 在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中,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工信部公布的93个智能制造项目,湖南省入围的4个项目全部为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项目。

2015年9月29日,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在北京发布,其中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技术路线》的编制由中车株机牵头负责。该报告围绕 《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预测了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发展重点,明确了发展目标。

2015年11月15日,在深圳举行的2015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论坛上,《2016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出台,中车株机30T轴重电力机车、城际快速动车组、储能式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等被列为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重点。

这一年,国家着眼于提升整个轨道交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南北车合并的战略决策。这样一来,株洲轨道交通的核心技术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充分释放。

国家意志层层传导,成为湖南省的意志,最终又成为株洲市、中车驻株企业的意志。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作为全省重大战略来抓,要求抢抓机遇,奋战六年,实现两千亿目标,将轨道交通打造成全省又一个标志性产业。中车成立以来,湖南省领导杜家毫、黄兰香、张剑飞等先后与中国中车主要领导,就如何发展好湖南轨道交通产业沟通交流。

众心筑城

株洲市委、市政府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列为全市产业发展的 “一号工程”,于2014年专门研究制定了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2015年实现1000亿元、2020年实现2000亿元的目标。

为此,株洲市委、市政府狠下决心,发挥优势,抢占先机。先后出台了《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株洲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协作配套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要求全市相关部门做好服务,全力支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早在2010年,石峰区就开始规划建设轨道科技城。按照其 “南提、北拓、西进”的发展战略,轨道科技城的范围由原31.2平方公里扩大到38.7平方公里。几年后,株洲又将云龙示范区部分地块纳入版图内,再次新增规划面积5467亩。

“提质老园区,拓展新基地,建设国际一流产业园区”。按照这一要求,株洲轨道科技城目前城中田心大道、中车大道、卧龙路、云霞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正在加紧施工,水电气、网络通信服务审批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该市还成立轨道交通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3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按照资本杠杆率放大10倍的算法,近30亿元的产业资金可以至少撬动300亿元的投资。

据悉,株洲市、石峰区两级将先期投入主机产业园122亿元,扩大电力机车、地铁及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中低速磁悬浮、牵引电机和变压器、牵引电传动控制系统等主打产品生产规模。

同时,还将投入136亿元,做大做强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建设标准厂房 100万平方米,引进100家中小微企业。目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中车株机的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组产品有70%是在本地配套完成的,部分产品的本地配套率高达97%。

“产业高端化、产品系列化、配套本土化、市场全球化、产城一体化”,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延伸、城市提质、金融服务行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城老区提升和新区开发,优化发展空间,强化创新中心,推动轨道交通装备 “优出强进”,成为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

2015年9月,中车株机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以全国第一名的身份入选国家2015年智能制造新模式专项。

多年积累,厚积薄发,使株洲田心地区成为全球有名的轨道交通创新聚集区。现在,在这里拥有1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万名产业技术人才队伍,所拥有的高速牵引、货运重载、城轨 (地铁)等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世界一流水平。

依托雄厚的技术创新优势,株洲轨道交通开启了多元化产业的格局。

中车株机公司自2001年进军城轨产业后,又相继进入城际动车组、中低速磁浮列车、储能式电车、轨道工程车等新兴轨道交通整车产业领域,还向超级电容、制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领域发力,并采用资本运作方式涉足煤机产业。

2015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长沙磁浮快线正式开始试运行,成为湖南地方政府支持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产业化发展的范例。

在长沙中低速磁浮列车开通次日,中车株机旗下南宁城轨基地制造的首列南宁本地化地铁列车驶下生产线,这标志着中车株机在拓展国内市场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又仅仅只过了一天,2015年12月28日,一列由中车株机研制的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在江苏省淮安市投入试运营,这同时也标志着目前全球最长的无网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开通,该线路是国内首条进入城市核心区的有轨电车线路。

2016年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车株洲所主持或参与的两个项目收获大奖,其参与的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所主持的 “高速、重载列车牵引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没有创新,就没有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今天轮轨上 “国家名片”的地位。

国家名片

依托强大产业创新能力的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抓住国家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的 “黄金机遇”,当仁不让地走上前台,在 “走出去”、 “走进去”的征程上风生水起。

2010年7月,中车株机与马来西亚交通部签署228辆城际动车采购大单,是我国当时数量最大的电动动车出口订单,也是中国自主研制高端城际动车首次批量出口订单。

2014年12月4日,在习近平主席和南非总统祖马的共同见证下,中车株机与南非Transnet集团签署了轨道交通装备合作协议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南非成立合资企业。

2015年7月,我国首列出口欧洲马其顿动车组在株机公司下线,这也是我国动车组产品符合欧洲TSI(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标准的第一单。

诚如2014年的7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中车株机公司时深情寄语: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

也诚如,2015年11月15日,中国出口欧洲的首列动车组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完成首次试跑,试乘该车的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高度评价说, “中国动车投入使用是载入史册的一刻,我们不需要多说什么,大家看看我们在铁路上跑着的那些老火车,再跟今天投入使用的新动车比一比,一切都摆在那”。

不仅是产品,中车株机公司的服务、产业基地、技术输出等,先后走进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等地;中车株洲所收购英国企业丹尼克斯,中车长江公司株洲分公司货车出口澳大利亚……

目前,株洲生产的电力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产品,已出口北美、南美、东欧、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产品已经占全球市场的27%,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株洲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株洲的轨道交通产品已经成为轮轨上的 “国家名片”。

弘扬火车头精神,在千亿的平台再出发。

株洲市在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5~2020年)中提出:

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目标,其中主机产业1180亿元,零部件配套产业350亿元,新产业310亿元,服务业及其他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

到202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企业2家,过100亿元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以国际化视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整合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的转变;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6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40家;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占年销售收入3.5%以上;专利申请量2400件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8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13975377050
1333723413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8068647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